闻自隋天子

出自:宋代·刘弇《雷塘》

拼音:[wén][zì][suí,duò][tiān][zǐ]

平仄:平仄平平仄

磐嬉截长淮,闻自隋天子
运丁大业末,役跨辽东始。
汹涌沟浊河,赤血洗千里。
江都天东南,岁阅翠华指。
锦帆抹非烟,叠鼓蓬蓬起。
紫幰朱丝络,百万罗卫士。
璇房贮彩女,灼灼艳芳李。
虞公正逢恶,何稠甘没齿。
一从水调奏,便识还声已。
浪传遭閟春,不悟羊无尾。
雷塘一掬土,仅足掩冠履。
行人为伤心,清泪堕如水。
池荒九曲春,尚想迷楼倚。
落日注芜城,牛羊下坡觜。

查看原文

注释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隋】

隋【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惰。《說文》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玉篇》落也。《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玉篇》懈也。

《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音妥。《廣韻》裂肉也。《集韻》埋祭餘也。

《正韻》圜而長。《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形狹而長也。《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禮·器大夫士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註》南北爲隋。隋,垂下也。

《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隨。《廣韻》國名。本作隨。《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戰國策》寶珍隋珠。

國號。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从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轉注古音》隋,古音妥。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姓。《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集韻》順裂肉也。

《集韻》宣隹切,音綏。祭食也。或作挼。

《集韻》《韻會》翾規切,音隓。義同。或作綏挼。

一曰釁荐血。《周禮·春官·大祝》隋釁。《註》謂荐血也。

《小祝》贊隋。《註》尸之祭也。《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晉語》隋其前言。《註》隋,許規反。

《集韻》土禾切,音詑。中高四下也。

《集韻》呼恚切,音孈。《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康成曰:謂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集韻》或作墮綏挼。

《集韻》思累切,音髓。義同。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