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外虽峛崺

出自:宋代·吕南公《麻姑山诗 三门桥望五星峰》

拼音:[zì][wài][suī][lǐ][yǐ]

平仄:仄仄平仄仄

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看山同羽人,初问五星峰。
为我袖手指,当前秀蒙笼。
平排五青尖,似拱寥阳宫。
自外虽峛崺,其高莫能同。
固知天下名,有以形类通。
不然天精纬,讵或聚此中。
他山冈阜名,顿拔亦俊雄。
民耕牛羊践,称谓谁与宗。
维此古洞府,群仙屡从容。
烟霞庇草木,题号更峻崇。
融结俱土石,灵凡异遭蒙。
想当有初物,岂自知所从。
嗟嗟蓬荜士,何用羡帝公。

查看原文

注释

【自外】1.自视为外人;自行疏远。 2.置身于事物之外。 3.自别;自异。 4.犹此外。 5.对外。 6.犹在外。
【峛崺】1.逦迤。连绵不断貌。 2.供上下行走的斜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外】

外【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虽】

雖【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玉篇》推也。

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

《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峛】

峛【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力紙切《集韻》輦爾切,音邐峛崺,山卑長也。或作邐迤。《揚子·法言》觀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

峛崺,上下之道也。《揚雄·甘泉賦》登降峛崺。《正字通》本作峛。峛原字从歺作。

【崺】

崺【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長貌。

《廣韻》沙丘狀。《揚子·法言》觀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互見前峛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