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星纪又玄枵

出自:宋代·韩淲《次韵昌甫所寄 其三》

拼音:[tiān][huí][xīng][jì,jǐ][yòu][xuán][xiā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催景阴阳长短宵,天回星纪又玄枵
霜寒草野真无恶,雨湿禾场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远,经冬犹未水痕销。
私家一饱官何恤,寂寂閒中岁月飘。

查看原文

注释

【天回】1.天旋﹐天转。形容气象雄伟壮观。 2.指时光流逝。
【回星】1.回旋运转的星。 2.星体运行一周,回归原处。表示年岁更始。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郑玄注:"言日月星辰运行,于此月皆周匝于故处也。"
【星纪】1.星次名。十二次之一。与十二辰之丑相对应,二十八宿中之斗﹑牛二宿属之。 2.泛指岁月。
【玄枵】1.十二星次之一。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女﹑虚﹑危三宿,与十二辰相配为子,与占星术的分野相配为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杨伯峻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唐张守节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明末以十二次翻译欧洲传入的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玄枵相当于"宝瓶宫"。 2.亦作"玄嚣"。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帝喾的祖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纪】

紀【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己。《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

《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

《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

《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

《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

《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玉篇》紀,緒也。

《廣韻》紀,極也,識也。

國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姓。《史記·項羽紀》紀信。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玄】

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鉉。《說文》湝流也。

露光也。《謝靈運詩》花上露猶泫。

露垂貌。《謝惠連詩》泫泫露盈條。

流涕貌。《禮·檀弓》孔子泫然流涕。

《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困泫,水深廣貌。《郭璞·江賦》瀇滉困泫。

水名,屬上黨。《前漢·地理志》上黨郡有泫氏縣。《註》山海經,泫水所出者也。《後漢·萬修傳註》今澤州高平縣也。

《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熒絹切,音縣。泫湣,混合也。通作眩。

【枵】

枵【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虛嬌切,音囂。《說文》木根空也。

虛也。《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杜註》元枵卽虛也。徐按《爾雅》虛星子位之次,枵,虛耗之名,北方樹木皆虛,从木色黑,故曰元。杜預曰:元枵三宿,虛在其中。

《周禮·地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鄭註》元枵,齊也,靑州分野。

《正字通》凡物饑耗曰枵,人饑曰枵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