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同邀陶潜

出自:宋代·韩淲《谢章令率同官载酒》

拼音:[yì][tóng,tòng][yāo][táo][qián]

平仄:仄平平平平

宿麦雨可种,野梅冻欲坼。
令君领宾从,假日访幽僻。
阳升正初辰,道泰知有日。
觞行既频屡,谈至或愤激。
眷言数君才,何乃辱此邑。
大夫如豫章,建厦固所急。
簿公名家驹,荐士宜首及。
尉曹学省彦,求盗岂其职。
征官伟丈夫,名宦终见迫。
顾我独亡赖,甘作山林役。
定迁且半载,未有如□□。
溪山为欣豫,闾里争诵说。
意同邀陶潜,事异过执戟。
人事果好乖,推迁已畴昔。

查看原文

字义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邀】

邀【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于宵切《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腰。《廣韻》遮也。《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于半道,邀之。

《正韻》招也。《李白詩》舉杯邀明月。

《集韻》求也。通作徼。《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倖。

《正韻》通作要。《孟子》使數人要於路。《又》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陶】

陶【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陶縣。

《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廣韻》正也,化也。

《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韻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

《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朱註》陶,叶徒反。

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潜】

潜【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

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廣韻》《集韻》。義同。一曰伏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