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子差可教

出自:宋代·葛胜仲《朱偃吹笛》

拼音:[shì][zǐ][chà,chā,chāi,cī][kě,kè][jiào,jiāo]

平仄:仄仄平仄平

李谟美梁州,独孤生窃笑。
声既杂夷乐,叠复误水调。
区区许云封,女子称商肖。
天宝小部乐,能使玉妃釂。
论竹取云梦,不老不可少。
七月望一周,生伐以此料。
韦郎衒名管,半曲裂数窍。
风流渺无继,是子差可教
安得君山翁,渔艇巴陵道。
擪捻三五声,万籁发天妙。
清音彻四山,猿鸟惊飞噭。
大管藏合拱,直俟元君召。

查看原文

注释

【差可】犹尚可。勉强可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差】

差【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察辭于差。《前漢•東方朔傳》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爾雅•釋詁》擇也。《釋文》差音㐅。《詩•小雅》旣差我馬。

《廣韻》楚宜切《集韻》《韻會》叉宜切《正韻》叉茲切,音縒。《廣韻》次也,不齊等也。《后漢荀爽傳》天子娶十二,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玉篇》參差,不齊也。《韻會》參差,亂絲貌。參相參爲參,兩相參爲差。《詩•周南》參差荇菜。《風俗通》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翼。

《韻會》參差,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韻會》差池,燕飛也。《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正韻》初佳切,音釵。《韻會》差使也。《唐宣宗詔》凡役事委令輪差。

擇也。《廣韻》風》穀旦于差。《釋文》差,鄭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廣韻》差殊,亦不齊。《禮•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釋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僭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註》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釋文》差,初佳反。

《韻會》夫差,吳王名。

差分,算法。《周禮•地官•九數註》有差分,今有重差。

《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集韻》淅也。《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潘爲沐也。

《韻補》差,過也。《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韻會》景差,楚人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懈切,釵去聲。《廣韻》病除也。《集韻》瘉也。《魏志•張遼傳》疾小差。

《韻會》差,較也。《左傳•宣十二年註》拔旗投衡使不帆,風差輕。《釋文》差,初賣反。

《集韻》楚嫁切,杈去聲。差異也。《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眞差事。

與磋通。《韻會》磋或作差。

《集韻》古與嗟通。註詳口部十畫。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教】

敎【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从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