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藓挥戈矛

出自:宋代·郭祥正《独游药洲怀颖叔修撰》

拼音:[chǎn,chàn][xiǎn][huī][gē][máo]

平仄:仄仄平平平

驱车何所适,独往观药洲。
荒芦喧鸟雀,怪石森龙虬。
大亭插层城,玉虹跨深沟。
双门控西渚,九星聚中流。
其名何壮哉,像貌俨可求。
鋹王卷国去,故物惟此留。
沧溟霸气灭,落日孤烟浮。
空畦已无药,草蔓春柔柔。
常年一百五,载酒倾城游。
炎炎二圣作,德泽覃海陬。
大帅用文儒,静镇十五州。
诸公握鸿笔,刬藓挥戈矛
仍要水宫月,一笑挹浮丘。
蓬莱自兹往,稳踏金鳌头。

查看原文

注释

【挥戈】挥动着戈。形容勇猛进军:~跃马ㄧ~东进。
【戈矛】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 2.武士;军队。 3.战争;冲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刬】

剗【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初限切《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音鏟。《玉篇》削也。《集韻》平也。《戰國策》剗而類,破吾家。《前漢·班固敘傳》革剗五等,制立郡縣。

《集韻》側展切,音展。刈也。《蘇軾·牛戩畫詩》王師本不戰,賊壘何足剗。笑指塵壁閒,此是老牛戩。

《韻會》初諫切,鏟去聲。攻也,平治也。本作,今文作剗。《韓愈詩》活計以鋤剗。

【藓】

蘚【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

《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挥】

揮【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輝。《說文》奮也。《廣韻》振也,動也,灑也。《爾雅·釋詁》竭也。《註》揮振,去水也。《禮·曲禮》飲玉爵者弗揮。《註》振去餘酒曰揮。《左傳·僖二十三年》懷嬴奉匜沃盥,旣而揮之。《註》揮,湔也。

散也,揮霍也。《易·乾·文言》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疏》六爻發越揮散,旁通萬物之情也。

指揮也。《宋三朝政錄》乘快指揮一事誤失,史官必書。

《集韻》吁運切,音訓。亦奮也。

胡昆切,音魂。揮掄,全而不破也。

叶于倫切,音筠。《王桀詩》荆軻爲燕使,送者盈水濵。縞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揮。◎按《音學五書》引《詩》云:揮古本音熏。《集韻》或作㩣。《正字通》與麾撝通。《說文》分撝揮爲二。

【戈】

戈【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釋名》戈,過也。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書·牧誓》稱爾戈。《註》戈,短兵也。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

《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國名。在宋鄭之閒,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滅之。

姓。《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閒置。从弋,一橫之。象形。

【矛】

矛【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謀。《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徐曰》鉤兵也。《書·牧誓》立爾矛。《傳》矛長,故立之於地。《詩·秦風》厹矛鋈錞。《傳》三隅矛也。《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言不相副曰矛盾。《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藥名。《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