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悲风泠涧声潺湲

出自:宋代·郭祥正《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

拼音:[dàn][wén][bēi][fēng,fěng][líng][jiàn][shēng][chán][yuán]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古云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孝子寻亲不辞远,草蹻负米离番川。
西从荆州望夔国,扪萝蹑石穿林巅。
峡山愈深人迹绝,但闻悲风泠涧声潺湲
汲溪钻火行复餐,夜宿茅屋衣裳单。
回看江南路九千,一见归客吞悲酸。
寄声吾母形骸安,慎勿为语皮皴乾。
涪州城西遇征蛮,城门防盗白昼关。
抚膺仰天涕汍澜,见亲之难难于蜀道难。
成都渐近心稍宽,踊跃可得瞻耆颜。
父昔离家子方孕,子得见父今壮年。
胡弗归兮死敢请,慰我慈母心悬悬。
三往三返又十载,孝子执辔方言还。
番人闻归竞嗟喜,夫妇白首重团圆。
诛茅立屋奉甘旨,陈侯篆榜名怡轩。
春禽提壶助春饮,綵衣自舞春风前。
腰金馔玉非我欲,但愿眉寿双松坚。
朝熙熙,暮熙熙,谁将朱丝绳,奏我怡轩诗。

查看原文

注释

【悲风】凄厉的风:江介多悲风。
【潺湲】1.流貌。 2.不绝貌。 3.指流水。 4.流水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但】

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

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悲】

悲【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泠】

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水名。《說文》水出丹陽宛陵,西北入江。

關中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浮胏山。

零陵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經泠道縣。

桂陽曲江縣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泠君山。

淸泠,水名。《張衡·西京賦》耕父揚光於淸泠之淵。《註》在南陽西鄂山上。

三江之水曰三泠。

泠泠,水聲。《古樂府》山溜何泠泠。

風聲。《宋玉·風賦》淸淸泠泠,愈病析酲。《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音聲洋溢曰泠泠。《陸機·文賦》音泠泠而盈耳。

泠風,和風,所以成穀也。《呂氏春秋辨士篇》師爲泠風。

邑名。《左傳·哀二十五年》將適泠。

麊泠,漢縣名,屬交趾郡。泠道,亦漢縣名,屬零陵郡。

與伶通。《左傳·成九年》晉侯見鐘儀,問其族,曰:泠人也。《正義》泠氏世掌樂官而善,故後世名樂官爲伶官。

《集韻》朗鼎切,音笭。水貌。

靈年切,音蓮。毛長總結也。《周禮·天官·內饔》羊泠毛而毳羶。《註》泠音靈,徐邈音朗年反。

【涧】

磵【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潺】

潺【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士山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山切,音孱。潺湲,流水貌。一曰水流聲。《謝靈運詩》乗月弄潺湲。

借作流涕貌。《楚辭·九歌》橫流涕兮潺湲。

水名。《水經注》涪縣有潺水。

《唐韻》昨閑切,音虥。義同。

【湲】

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音員。潺湲,水流貌。《楚辭·九歌》觀流水兮潺湲。

《廣韻》獲頑切《集韻》胡鰥切《正韻》侯頑切,音睆。

《集韻》《韻會》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