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益淬厉

出自:宋代·孔平仲《郡名诗呈吕元钧五首 其二》

拼音:[cóng,zòng][jīn][yì][cuì][l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相人观久远,要且视资质。
酒酸本多甘,绢败为少密。
公家渭川后,端亮气不屈。
播移虽裔土,宁妥如旧荜。
优游归孔圣,坎壈笑赵壹。
傥来等荣辱,所遇顺劳佚。
道阁接谈宾,文房散书帙。
当其泰定时,海宇更无物。
耳目并已忘,何心蕲冕绂。
忽闻韶曲奏,更觉巴音失。
温纯比金玉,清越胜琴瑟。
似追少陵步,真得建安骨。
从今益淬厉,及此舒长日。
唱酬安敢同,心钦但斋栗。

查看原文

注释

【从今】从现在起。
【淬厉】见"淬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今】

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益】

益【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盈溢也。《莊子·列禦》有貌愿而益。

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以弘裕爲義。

《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草名。《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

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姓。《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淬】

淬【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滅火器也。《徐曰》淬,劒燒而入水也。與焠通。《前漢·天文志》火與水合爲淬。《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淸水淬其鋒。

《廣韻》染也,犯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脟割輪淬。

《揚子·方言》淬,寒也。

《集韻》卽聿切,音卒。淬,沒水貌。

昨律切,音崒。流也。脟字原誤从目从寽作。

【厉】

厲【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說文》旱石也。从厂,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

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

《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

《玉篇》危也。《易·乾卦》厲无咎。

《爾雅·釋詁》厲,作也。《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吳曰厲。

《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韻會》岸危處曰厲。

《詩·衞風》深則厲。《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韻會》醜惡也。《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註》厲,病也。

《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息夫躬傳》鷹隼橫厲。《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正韻》厲鬼。《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正韻》鞶厲,帶重也。《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姓。《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史記·范雎傳》漆身爲厲。《註》厲,音賴。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厲,歌聲淸越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