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衣复抱膝

出自:宋代·孔平仲《狂犬》

拼音:[xián][yī][fù][bào][x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吾家有狂犬,其走如脱兔。
撑突盘盂翻,搜爬堂庑污。
逢人吠不止,鸡噪猫且怒。
固难在家庭,只可守村墅。
不见已半年,意谓少惩惧。
昨日至城东,摇尾喜若赴。
衔衣复抱膝,屡叱不肯去。
一跃数尺高,其强乃如故。
岂惟性则然,汝分亦天赋。
未闻有骅骝,蹄啮弃中路。
安敢携汝归,重令儿女怖。

查看原文

注释

【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衔】

銜【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咸。《說文》馬勒口中。从金从行。銜,行馬者也。《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會意。《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官吏階位曰銜。《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憾也。《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人參,一名人銜。《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馬銜,海神也。《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註》海童,馬銜,皆神名。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抱】

抱【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浩切《集韻》《韻會》簿晧切《正韻》蒲晧切,袍上聲。懷也。《說文》袌,俗作抱。《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註》楙音茆。

《廣韻》持也。《增韻》挾也。

《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暴。與袌菢同。◎按《說文》捊,步侯切,或从包作抱,徐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懷袌字,非是。廣韻,集韻去聲止有袌菢,而無抱。《正字通》云:懷袌之袌亦作抱,轉爲去聲,卽懷抱之義。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讀从去聲亦可,義與上聲同。《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詩·大雅》亦旣抱子。《禮·儒行》抱義而處。《儀禮士》相見禮》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

氣向日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蜺。《註》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與掊捊同。引取也。

《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抛通。棄也,擲也。《史記·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皮日休詩》季春人病抱芳杜。

【膝】

膝【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

《韻會》楯名。《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

齧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齧膝。《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