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樯野岸深

出自:宋代·孔平仲《和刘江宁韵送张天觉同年三首 其三》

拼音:[tíng][qiáng][yě][àn][shēn]

平仄:平平仄仄平

戏挹东溟水,期将北斗斟。
大鹏谁振翼,老鹳未偿心。
卷箔江天静,停樯野岸深
晨羞聊一饱,荻笋正如簪。

查看原文

注释

【野岸】野外水流的涯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停】

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

《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

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

【樯】

檣【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在良切《集韻》《韻會》慈良切,音牆。《玉篇》船檣,帆柱也。本作檣。《王粲·從軍詩》柎衿倚舟檣。

【野】

野【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埜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岸】

岸【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

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

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