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烛吏人退

出自:宋代·韦骧《行役一首》

拼音:[jiǎn][zhú][lì][rén][tuì]

平仄:仄平仄平仄

浮梁跨寒溪,出郭十馀里。
暝投僧舍宿,月影清如水。
剪烛吏人退,孤坐俄隐几。
逡巡念岁月,彫疏惊鬓齿。
少学虽自勇,壮行何不伟。
胡为浪奔走,岂足称使指。
许国徒有心,归田尚无拟。
徘徊仕路间,老大良可耻。
气弱不耐饮,诗多常累纸。
一吟聊破闷,再咏渐辏理。
以及百千言,往往不能已。
且以养情性,固非争绮靡。
此乐非丝竹,美听不在耳。
纡郁得以纾,易直油然起。
所以驱驰中,冥搜未尝弛。
今宵幸夷旷,似匪尘纷迩。
悠悠万感集,销烁欲何以。
遂为行役篇,篇成姑自喜。
挥毫复吟讽,若与嘉宾比。
疏泉以养泉,所益不在彼。
蛟蚓间相杂,要之适吾己。
傥或不吾知,奚恤讥狂斐。

查看原文

注释

【剪烛】语出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以"剪烛"为促膝夜谈之典。
【吏人】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2.泛指当官的人。 3.官吏与庶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剪】

剪【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卽淺切《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箋上聲。《玉篇》俗翦字。

【烛】

烛【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去聲。《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唐韻正》音朱。《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

【吏】

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說文》本作叓。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退】

退【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註》淺紅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