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处甚苕发

出自:宋代·韦骧《之文》

拼音:[wēi][chǔ,chù][shèn,shén][tiáo,sháo][fā,fà]

平仄:平仄平平平

薄晚出城闉,江桥渡清澈。
暝投僧居宿,虚阁对圜月。
收灯纳寒光,瑩净见毫末。
久之未即卧,爽气爱轩豁。
既眠复辗转,竟夕滩声聒。
嘐嘐辨初鸣,隶报马已秣。
就途诹所历,七驿皆岑绝。
自兹五昏晓,寝食乃其歇。
肩舁及揽辔,必步由险辍。
侧身经崎岖,仰首睨嵽嵲。
萦栈远如线,危处甚苕发
独榷跨不测,震足殊卼臲。
履之为不疑,无乃徼幸切。
缘崖瞩飞涛,尽眼喷霜雪。
往往生眩转,收昐不敢瞥。
间或得佳趣,终多备惊蹶。
高峰撼玉枕,日射增皎洁。
因以名其村,野老能指说。
蘧庐尽流泉,夜响每凄咽。
哀吟听猿狖,残星半明灭。
边城行渐近,山势如削铁。
跋历愈艰苦,气象且凋缺。
萧条道旁舍,编版代瓦设。
田妇负所汲,鸢肩语嘲哳。
对此动叹嗟,闾里念远别。
我行缘所职,期会尤慎发。
指日鸠群众,乡兵谨冬阅。
腰弓盈半万,著令明赏罚。
颛颛觊讫事,且惮粮糗竭。
唯予敢自暇,憩止养关节。
所以图兼程,黾勉强羸劣。
读书贵行志,王事无琐屑。
致身非青云,努力乏奇烈。
天涯适驰走,使指亦忝窃。
何当成岁课,归奏黄金阙。
解组虽未能,乞麾蕲敛拙。
优游近吾土,庶便松楸谒。
遐想无以止,作诗纾郁结。

查看原文

字义

【危】

危【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僞平聲。《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玉篇》不安貌。《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

《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註》危,欲毁害之也。

屋棟上也。《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疏》踐履屋棟高危處。

《韻會》宿名。三星。《左傳·襄二十八年註》武之宿,虛危之星。

《書·禹貢》三危旣宅。《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甚】

甚【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時鴆切,音任。《說文》尤安樂也。《廣韻》劇過也。《韻會》尤也,深也。《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音忍。義同。《潘岳·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愧無獻納,尸素以甚。叶上寢稔。

【苕】

苕【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发】

發【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