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艳装衣阆苑花

出自:宋代·徐积《狂仙》

拼音:[xiá][yàn][zhuāng][yī][làng][yuàn][huā]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香枝洒面瑶池水,霞艳装衣阆苑花
一半是狂兼是醉,急教扶去卧烟霞。

查看原文

注释

【艳装】1.亦作"艳装"。 2.谓穿戴华丽。
【阆苑】〈书〉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霞】

霞【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霞。《說文》赤雲氣也。从雨叚聲。《玉篇》東方赤。《廣韻》赤氣騰爲雲。《集韻》雲日氣相薄。《增韻》日旁彤雲。通作赮。

《字彙補》漢複姓有霞露氏。

與遐通。《楚辭·遠遊》載營魄而登霞。《朱註》古與遐借用。

《增韻》通作蝦。《吳越春秋·烏鳶歌》啄霞矯翮兮雲閒。《字彙補》霞卽蝦也。

叶音胡。《楚辭·遠遊》餐六氣而飮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淸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

叶音何。《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綠波。

【艳】

艷【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8画

《類篇》與豔同。詳豆部豔字註。

【装】

裝【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側羊切,音莊。裝束也。

《玉篇》裹也。《前漢·陸賈傳》佗賜賈橐中裝,直千金。

《增韻》齎也。《史記·袁盎傳》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

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

《廣韻》側亮切,音壯。《吳均·贈別詩》匕首直千金,七寶雕華裝。生離何用表,賴此持相餉。《韻會》亦作。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阆】

閬【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浪。《說文》門高也。

空虛也。《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註》閬,音浪。閬閬,空虛也。

空曠也。《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註》閬,空曠也。音浪。

土閬。《管子·度地篇》城外爲之郭,郭外爲之土閬。

山名。《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註》閬風,山名。在崑崙之上。《前漢·司馬相如傳》登閬風而遙集兮。《註》張揖曰:閬風山在崑崙閶闔之中。

地名。巴郡有閬中縣。《前漢·地理志》閬中。《註》屬巴郡。閬音浪。

《集韻》里黨切,音朖。爣閬,寬明貌。

人名。《史記·周本紀》釐王子惠王閬立。

《集韻》里養切,音兩。《說文》蝄蜽也。《史記·孔子世家》木石之怪夔罔閬。《註》夔,音逵。閬,音兩。家語作魍魎。

《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亦門高也。

《後漢·張衡傳》集太微之閬。《註》閬,明大也。《揚雄·甘泉賦文選註》閬音郞。閬閬,高大貌。

《集韻》徒郞切,音唐。高門謂之閬。或作。

【苑】

苑【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婉。《說文》所以養禽獸也。《周禮·地官·囿人疏》古謂之囿,漢謂之苑。《前漢·高帝紀》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註》養禽獸曰苑。《白虎通》苑囿所以在東方,謂養萬物。東方,物所生也。

縣名。《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高苑侯丙倩。《索隱註》縣屬千乗。

善苑,國名。見《洞冥記》。

《莊子·天地篇》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濵。《註》苑風,扶搖大風也。

書名,如《文苑》《類苑》》《藝苑》《說苑》之類。

宮室名。如內苑、禁苑、西苑、南苑之類。

星名。《史記·天官書》句曲九星,二曰天苑。

藥名。蕀苑,遠志也。見《博雅》。

《集韻》《韻會》紆願切,音怨。《周禮·地官》禁山之爲苑。劉昌宗讀去聲。《左思·吳都賦》遭藪爲圃,値林爲苑。異荂蓲蘛,夏曄冬蒨。

《類篇》于袁切,音鴛。人姓。《左傳》苑何忌,齊大夫。《魏志》渤海苑康。

音鬱。《詩·小雅》我心苑結。《箋》苑,猶屈也,積也。《釋文》音鬱。

《正韻》委粉切,讀如蘊。義同。

苑、菀互通。《前漢·百官表》牧師菀令。《晉語》人皆集于苑。

《韻補》叶音氳。《詩·秦風》蒙伐有苑。《註》苑,文貌,讀平聲,叶上羣韻。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