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寖浮

出自:宋代·徐积《复古颂》

拼音:[xué][zhě][jìn,qǐn][fú]

平仄:平仄仄平

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
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查看原文

注释

【学者】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学】

學【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鷽。《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姓。見《姓苑》。

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

叶後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詩》訓我嘉務,惠我博學。叶上誥。《正字通》與斆別。○按《書·說命》惟斆學半。學與斆別。諸家泥經傳,斆或作學,合學斆爲一,非。今斆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互詳攴部斆字註。

【者】

者【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聲。,古文困字。

【寖】

寖【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咨林切。與浸同,漑也。

水名。寖水,出武安縣東。

寖漬。《前漢·溝洫志》西南出寖數百里。

《漢武帝·策賢良制》寖明寖昌。

《五音集韻》子鴆切。義同。◎按《正字通》水部十畫寖重出。詳十三畫濅字註。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