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寒露丛

出自:宋代·范纯仁《谒辛化光》

拼音:[bān][bān][hán][lòu,lù][có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浓阴结秋意,疏林啸松声。
时节感壮怀,挈酒慰友生。
友生冰玉士,节行映古清。
十五簪儒冠,四十无华缨。
家贫道弥富,身困誉益荣。
殷勤数宾侣,足趋颜巷轻。
高斋面幽圃,脩筠拥轩楹。
班班寒露丛,竟吐篱下英。
食具简且洁,盘蔬亦晶明。
饮适言笑和,至乐不乱情。
郁然兰芷芬,薰灼通心诚。
因嗟朝市间,利欲空自兵。

查看原文

注释

【班班】1.明显貌;显着貌。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4.斑点众多貌。班,通"斑"。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参看〖节气〗、〖二十四节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班】

班【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頒。《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爾雅·釋言》班,賦也。《註》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註》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註》班,位也。

《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註》班,次也。

《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徧也。《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註》班,徧也。

《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易·屯卦》乗馬班如。《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雜色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註》雜色曰班。

班班,車聲。《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姓。《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縣名。《前漢·地理志》班氏。《註》屬代郡。

班茅,蟲名。《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集韻》或作辨。《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韻會》通作般。《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釋文》班,本亦作般。《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韻補》叶。《正韻》亦作頒朌。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丛】

叢【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

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

臺名。在邯鄲。

《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

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

《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