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国濡露始勤诚

出自:宋代·韩琦《寒食祀坟二首 其一》

拼音:[bù,fǒu][guó][rú][lòu,lù][shǐ][qín][ché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禁烟时重展先茔,今日躬为拜扫行。
扑面尘多嗟岁旱,得苗田少奈民生。
二分春过寒犹峭,四合山来眼暂明。
思奉松楸存寤寐,不国濡露始勤诚

查看原文

注释

【勤诚】勤勉忠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濡】

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集韻》《韻會》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

《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始】

始【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幓。

山名。《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

州名。屬廣漢郡,魏攺始州。宋攺隆慶府爲始州。

式吏切,音試。《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幓字原从車从參。或作襂縿。

【勤】

勤【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瘽《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音芹。《說文》勞也。从力,堇聲。《爾雅疏》勤者,勞力也。《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詩·豳風》恩斯勤斯。《註》勤,篤厚也。《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揚子·法言》民有三勤。《註》勤,苦也。

《韻補》叶渠焉切,音乾。《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通作廑。《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註》師古曰:古勤字。

《集韻》渠之切,音其。通作期。耄勤,老稱也。

【诚】

誠【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信也。《廣雅》敬也。《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

《玉篇》審也。《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註》誠,猶審也。或作成。

郡名。《唐書·地理志》悉州歸誠郡。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

叶羊切,音嘗。《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