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栋既不挠

出自:宋代·韩琦《来鳦》

拼音:[chén][dòng][jì][bù,fǒu][náo]

平仄:平仄仄仄平

来鳦趋社期,翩若天外至。
徘徊大厦间,汲汲营巢意。
中心有所托,自谓得其地。
衔泥两吻疮,旦暮不少憩。
主人爱高堂,病尔如疣赘。
尔巢屡肤寸,长梃辄摧坠。
胡为不识嫌,又续前功弃。
何处无蓬茅,自足为生计。
不尔卵而覆,其祸愈非细。
予既伤尔愚,窃复探尔志。
孜孜不忍去,欲动主人义。
万一怜其勤,庶获息我类。
臣栋既不挠,出处安且贵。
其能无报乎,唯守信无贰。
年年应候来,驯狎如儿稚。
双双轩户前,为君作嘉致。
不学君家客,去就惟势利。
微羽一知归,至死不他诣。

查看原文

注释

【不挠】见"不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臣】

臣【未集下】【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栋】

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說文》極也。《釋名》棟,中也。居屋之中也。《爾雅·釋宮》棟謂之桴。《郭註》屋檼曰棟,卽屋脊也。《易·大過》棟隆吉。

椁之四阿亦曰棟。《左傳·成二年》椁有四阿。《鄭註》四阿,四角設棟。

星名。《博雅》大角謂之棟星。

《轉註古音》德紅切,音東。木名。《管子·地員篇》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種木胥容,楡桃柳棟。

屋脊之棟,亦叶音東。《蘇軾·徐孺子亭詩》徐君鬱鬱㵎底松,陳君落落堂上棟。㵎深松茂不遭伐,堂毀棟折傷其躬。

【既】

旣【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說文》小食也。从皀㒫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按今《論語》作氣。

《玉篇》已也。《易·小畜》旣雨旣處。《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博雅》盡也。《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書·舜典》旣月。《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博雅》旣,失也。

與漑同。《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集韻》几利切,音冀。義同。

許旣切,音欷。餼或作旣。饋客芻米也。《禮·中庸》旣廩稱事。《註》旣讀爲餼。餼廩,稍食也。《正字通》俗旣字。旣字中匕作丨二。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挠】

撓【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註》乃卯反。或作摎。

《說文》一曰捄也。

《集韻》《韻會》《正韻》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

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或作。

《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集韻》《韻會》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