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今日

出自:清代·尤侗《沁园春 其八 和阮亭偶兴》

拼音:[dù][juān][jīn][rì]

平仄:仄平平仄

无可奈何,旧事南柯,新恨东流。
叹易变人情,幻如演戏,难猜世法,闷似藏钩。
闭户无容,出门有碍,何况崎岖历九州。
不堪者,看宫中狗监,关内羊侯。
头颅如许谁酬。
但醉里乾坤姿拍浮。
算冥冥高飞,于人无怨,悠悠行迈,谓我何求。
蝴蝶前身,杜鹃今日,伯仲之间海上鸥。
乃所愿,学丈人荷蓧,男子披裘。

查看原文

注释

【杜鹃】杜鹃1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杜鹃2 [dùjuān]1.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 2.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映山红。
【今日】今天:从上海来的参观团预定~到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杜】

杜【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

塞也。《書·費誓》杜乃擭。《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

《爾雅·釋草》杜榮。《註》似茅,皮可爲索。

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繚之兮杜蘅。

《方言》東齊謂根爲杜。

澀也。

《本草》杜仲,藥名。

《博雅·釋蟲》杜伯,蠍也。

姓。《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

《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

《類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晉有杜蒯。

【鹃】

鵑【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古懸切《集韻》《韻會》圭懸切《正韻》圭淵切,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爲巢,居他巢生子。《埤雅》杜鵑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鳥,夜啼達旦,啼苦則倒懸於樹。《異物志》杜鵑一名巂周,自呼曰謝豹。《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立鼈靈爲相,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爲子規。《華陽國志》杜宇稱帝,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害,帝遂委以政,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規鳥鳴,故蜀人聞輒悲思之。

花名杜鵑。《花木考》亦名山石榴,山躑躅,映山紅。互見䳏字原刻从嶣从鳥。。

【今】

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