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舅阙箕帚

出自:清代·尤侗《臣夫表》

拼音:[wéi][jiù][quē,què][jī][zhǒu]

平仄:平仄平平仄

臣夫在狱十六年,家有老亲八十九。
臣妻置妾未相见,旅舍凄凉誓同守。
欲归则弃夫,欲留则违舅。
弃夫断饘粥,违舅阙箕帚
臣愿代系狱,放夫暂回首。
生当还囹圄,死得瘗陇亩。
此疏不忍读,读之血盈斗。
弥留始解网,覆盆既已久。
呜呼!夫忠臣,妻烈妇,可与苏张三不朽。

查看原文

注释

【箕帚】见"箕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违】

違【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說文》離也。《廣韻》背也。《書·堯典》靜言庸違。《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正韻》避也,去之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知難而避也。《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註》違猶去也。《論語》違之之一邦。

《韻會》奔放曰違。《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邪惡也,過失也。《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蓄怨也。《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

《孔光傳》猗違者連歲。《註》猶依違也。依且違,言兩可也。

【舅】

舅【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爾雅·釋親》妻之父爲外舅。

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

通作咎。《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天子傳》咎氏。《郭璞註》咎猶舅也。

《韻補》叶暨几切,音麂。《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

《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

叶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阙】

闕【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註》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秦本紀》築冀闕。《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廣韻》失也,過也。

《集韻》乏也,空也。

《增韻》不恭也。

《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註》闕,不供也。

《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註》游車,補闕者。

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註》闕,謂毀宗也。

《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註》闕鞏國所出鎧。

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北極之山也。

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闕,塞名也。

《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正韻》亦作屈。

《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註》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註》穿地至泉曰闕。

《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箕】

箕【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姬。宿名。《詩·小雅》成是南箕。《傳》南箕,箕星也。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閒,漢津也。《疏》天漢在箕斗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註》敖,調弄也。箕以簸揚調弄爲象。

受物有去來。去來,客之象。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爲相天子后也。《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月麗于箕,風揚沙。《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廣韻》箕,箕帚。《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國名。《書·洪範》王訪于箕子。《註》箕,國名。子爵也。

地名。《山海經》釐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姓,晉有大夫箕鄭。

斯螽別名。《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木名。《鄭語》檿弧箕服。《韋註》箕,木名。服,矢房也。

《張衡·思賦》屬箕伯以函風兮。《註》箕伯,風師。

【帚】

帚【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支手切《集韻》止酉切《韻會》止酒切,音㫶。《說文》糞也。从又持巾,掃門內。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玉篇》掃除糞穢也。《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註》弟子職曰:執箕膺擖,厥中有帚。《揚雄·解嘲》或擁帚彗而先驅。

草名。《爾雅·釋草》荓,馬帚。《註》似蓍,可以爲掃彗。《又》葥,王蔧。《註》王帚也。似藜,其樹可以爲蔧。江東呼之曰落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