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弧今耳顺

出自:清代·严复《赠郑雅村 其一》

拼音:[xuán][hú][jīn][ěr][shùn]

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昔先朝日,文忠起海军。
尺书征北去,吾与汝为群。
航海方求学,筹边更策勋。
悬弧今耳顺,举白一浮君。

查看原文

注释

【悬弧】古代尚武,生男孩则于门左悬挂一张弓,后称生子为“悬弧”:悬弧之庆。参见“悬”。
【耳顺】1.〈书〉《论语 ·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年逾~ㄧ~之年。 2.顺耳: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悬】

懸【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泫。本作縣。《說文》繫也。或从心。《孟子》猶解倒懸。

叶熒絹切,音院。《張衡·西京賦》後宮不移,樂不徙懸。門衞供帳,官以物辯。

【弧】

弧【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狐。《說文》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易·繫辭》弦木爲弧。

張旗弓也。《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註》弧,以張縿之幅。《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星名。《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蝥弧,旗名。《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短弧,蟲名。《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類篇》汪胡切,音汙。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註》弧讀爲汙。

【今】

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顺】

順【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㥧巡食閏切,盾去聲。《說文》理也。从頁从巛,會意。川流也。《玉篇》從也。《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放之也。《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山名,水名。《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註》言流澤也。

《增韻》和也。《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增韻》不逆也。《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小爾雅》順,退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