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炎索箑寒就烓

出自:清代·王夫之《效柏梁体寿王恺六》

拼音:[fēi][yán][suǒ][shà][hán][jiù][wēi]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铁墙拗头绿凤栖,就君踏花蹂香泥。
君今僦宇当湘西,阳禽回翼空悽迷。
人生即久如蹑梯,骎骎不舍相攀携。
我旬过五君始跻,欲呼苍天问端倪。
谁为龙翁配虎妻,活汞煎之如婴啼。
东兔藏金西木鸡,战酣四壁休鼓鼙。
得之圜中一刀圭,与君分吞如糖䬾。
倒骑白卫驰丹霓,俯听蟪蛄声益低。
长笑尔曹延蝤蛴,睨高欲就终无稽。
我摘月华沁心脐,君胸洞开消日镌。
斫麟为脯尧非臡,团星作饼甘露醯。
命鸾歌啭如黄鹂,羿妻婉娈出金闺。
疑贞疑谑相嘲诋,然后与君归湘溪。
岳为部娄湘成蹊,三皇五帝重摄提。
如此与君终不睽,乃称丈夫心交缔。
非炎索箑寒就烓,短歌隆隆苍虬嘶。
千春万朔留品题。

查看原文

字义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炎】

炎【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于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洪範》火曰炎上。

《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吳語》日長炎炎。《註》進貌。

《正韻》熾也。

《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集韻》《類篇》于凡切,槏平聲。義同。

《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

《集韻》以贍切,音豔。《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通焰。《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列子·湯問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註》炎去聲。《集韻》本作爓。亦同燄。◎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爲部。

【索】

索【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部。

【箑】

箑【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山洽切《集韻》《韻會》色甲切《正韻》色洽切,音霎。《說文》扇也。《廣韻》扇之別名。《世本》武王始作箑。《古今注》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扇,此箑之始也。《揚子·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潘岳·秋興賦》屛輕箑,釋纖絺。

《廣韻》《韻會》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翣。義同。

《集韻》疾葉切,音捷。義同。

脯名。《宋書·符瑞志》帝堯時,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集韻》實洽切,音偞yè。同。行書也。秦使徒隷助官書草箑以爲行事,謂草行之閒取其疾速,不留意楷法也。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就】

就【寅集上】【尢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僦切,音鷲。《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廣韻》成也,迎也。《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卽也。《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增韻》從也。《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帀也。《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註》五采一帀曰就。

能也。《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終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烓】

烓【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烏攜切《集韻》《韻會》《正韻》淵畦切,。《玉篇》行竈也。

《集韻》一曰明也。

《廣韻》與同。

《集韻》《類篇》犬穎切,音頃。《博雅》明也。

一曰小竈。《爾雅·釋言》煁烓也。《註》今之三隅竈。《疏》烓者,無釜之竈,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爲此竈上,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

《唐韻》口迥切,音褧。《說文》亦行竈也。

《集韻》犬繠切《韻會》丘癸切,音頍。義同。

《集韻》《韻會》於避切,音恚。義同。

《揚子·方言》烓,明也。《註》烓,口類反。

《集韻》涓惠切《韻會》古惠切,音桂。《集韻》明也。通作昋炅。

《集韻》口定切,音絅。小竈也。

《類篇》一決切,音抉。亦明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