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取徐妃半面钿

出自:清代·王夫之《续落花诗三十首 其二十一》

拼音:[xiè][qǔ][xú][fēi,pèi][bàn][miàn][diàn,ti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剩粉莫矜夙习妍,段师弃尽旧鹍弦。
秾华制改西昆体,老大名留南部烟。
旧爱新愁分一艳,身前影后得多怜。
愁予眇眇云中子,卸取徐妃半面钿

查看原文

注释

【徐妃】南朝梁元帝妃,姓徐,名昭佩。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半面】东汉应奉记忆力极强,曾有一车匠开门露出半边脸看他,十多年后,应奉在路上竟能认出此人。后用为初识或仅见过一面之意:半面之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卸】

卸【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寫去聲。《說文》舍車解馬也。

《增韻》脫衣解甲曰卸。舟人出載亦曰卸。

【取】

取【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七庾切《集韻》《韻會》《正韻》此主切,娶上聲。《說文》捕取也。从又耳。《玉篇》資也,收也。《廣韻》受也。《增韻》索也。《禮·儒行》力行以待取。《史記·魯仲連傳》爲人排難解紛,而無取也。《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

《韻會》凡克敵不用師徒曰取。

《前漢·王莽傳》考論五經,定取禮。《註》師古曰:取,讀曰娶。

《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音趨。《集韻》取慮,縣名,在臨淮。

《集韻》雌由切,音秋。《前漢·地理志》留浚儀。《註》師古曰:取慮,縣名。音秋盧。取又音趨。

《集韻》《韻會》《正韻》此苟切,音趣。《杜甫·遭田父泥飮詩》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呌婦開大瓶,盆中爲吾取。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正韻》索也。《詩·小雅》如酌孔取。《箋》謂度所勝多少。

《六書本義》通用伸,伸通取。訓索,取轉聲,與娶趣字同。

《古文奇字》朱謀㙔曰:古文取,疑當从与聲。人與而我取也。

【徐】

徐【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魚切《集韻》《韻會》祥余切《正韻》祥於切,序平聲。《說文》安行也。《玉篇》威儀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註》雍容都雅之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音義》徐徐,安穩貌。

通作邪。《詩·鄘風》其虛其邪。《箋》邪,讀如徐。《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廣韻》緩也。《廣雅》遲也。《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廣韻》州名。《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國名。《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註》二國皆嬴姓。

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姓。《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邪,濮陽五望。

【妃】

妃【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芳非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微切,御之貴,次于后者曰妃。《禮·檀弓》舜葬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太子之嫡室亦曰妃。

天妃,水神。《司馬光曰》水隂類,其神當爲女子。

湘妃,竹名。其斑如淚痕,出古辢者佳,出陶虛山中次之。見《竹譜》。

《集韻》盈之切,音怡。與姬同。衆妾總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別作婜。

與婓通。詳婓字註。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面】

面【戌集中】【面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钿】

鈿【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金華也。《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正韻》陷蚌曰螺鈿。《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廣韻》《集韻》《韻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