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束郿绦

出自:宋代·陆游《舟中遣兴》

拼音:[duǎn][hè][shù][méi][tāo]

平仄:仄仄仄平平

湖海渺云涛,浮家得养高。
方床展蕲簟,短褐束郿绦
酒里亦何好,人间聊可逃。
酣歌柂楼底,万事一秋豪。

查看原文

注释

【短褐】古代贫苦人穿的竖裁的粗布短衣,省料而方便劳作: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郿绦】麻织腰带。古代郿县(今陕西省眉县)所产,故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短】

短【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端上聲。《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徐曰》若以弓爲度也。《廣韻》促也,不長也。《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禮·月令》度有長短。

長短術。《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短功。《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短人。《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凡指人過失曰短。《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叶多卷切,音近亶。《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叶都眷切,音近玷。《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集韻》或作。

【褐】

褐【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說文》編枲韈也。

《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註》褐,毛布也。

《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註》褐,麤布也。

《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豎褐,僮豎之褐。

《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註》褐,寒賤之人也。

人名。《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複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

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

《韻補》胡結切,音纈。《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

《集韻》居曷切,音葛。同。

【束】

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音㑛。《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

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

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

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

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从木从口,與朿別。

【郿】

郿【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音眉。《說文》右扶風縣名。《詩·大雅》申伯信邁,王餞于郿。

魯地名。《左傳·莊二十八年》冬築郿。《註》魯下邑。

《廣韻》《集韻》。俗作郿。

【绦】

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