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何时释

出自:清代·王夫之《点绛唇 牡丹二首 其二》

拼音:[cǐ][hèn][hé,hē,hè][shí][s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道人閒,消得浓华如许色。
有情无力。
殢着人相识。
阅尽兴亡,冷泪花前滴。
真倾国。
沈香亭北。
此恨何时释

查看原文

注释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恨】

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释】

釋【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書·大禹謨》釋兹在兹。《傳》釋,廢也。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儀禮·士虞禮》舉魚腊俎,俎釋三个。《註》釋,猶遺也。

《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矢。

潤也。《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釋迦,佛號。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姓。

《韻會》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集韻》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字彙補》羊益切,音亦。悅也。《六書正譌》別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韻補》叶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