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县石皆充下陈

出自:清代·屈大均《送蜡石行》

拼音:[bā][xiàn,xuán][shí,dàn][jiē][chōng][xià][chén]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峨峨七尺嵩华身,峰峦不起已嶙峋。
黄云之根白云蒂,色如蒸栗温且纯。
展转豪家不得出,移来丈室辞埃尘。
老禅摩娑日三四,苍松所化何轮囷。
殉葬将同琐子骨,沙弥薰用戒香新。
西府海棠梅绿萼,交阴左右当芳春。
墨痕湿润少苔藓,虫书鸟迹长逡巡。
英州玲珑似斧凿,天然输尔玉浑沦。
东安旧令见忽夺,十夫难挽如有神。
泣别空王向垢浊,齐奴金谷多青燐。
东安县中富奇石,参天一一斧劈皴。
崆峒穹窿诸石笋,君归何不随车轮。
大峰小峰充囊橐,犹胜钜万未提银。
我闻巴县陈石丈,临行石犀泣江滨。
县中财物尽捆载,石犀独留何不仁。
石丈当时亦爱石,巴县石皆充下陈
死时尸虫流户牖,石虽在旁如路人。
噫吁嘻,石虽在旁如路人,会见汝卧当荆榛。
匹夫只今尽怀璧,为官自合多奇珍。
石兮好去休酸辛,不久复与高禅亲。
九曜之石尚颠仆,马蹄践踏峨与岷。
裨王苑囿委蔓草,菹醢未足谢吾民。
蛟蜃子孙绝遗种,报施往往勤高旻。
嗟尔一卷何足道,顽冥岂得长锦茵。

查看原文

注释

【下陈】1.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借指后宫中地位低下的姬侍。 2.泛指姬妾。 3.下列;下位。亦泛指地位卑下者。 4.指后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巴】

巴【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巴蕉,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正韻》尾也。

姓。《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县】

縣【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說文》繫也。《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儀禮·燕禮》樂人縣。《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前漢·高帝紀》縣隔千里。

《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正韻》形甸切,音現。《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廣韻》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爲縣,縣名自此始。《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註》邦縣四百里。

《地官·小司徒》四甸爲縣。

《遂人》五鄙爲縣。《魯語》三鄕爲縣。《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註》縣,赤縣。《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爲郡縣。

《史記·絳侯世家註》縣官,謂天子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姓。《禮·曲禮》縣賁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按《說文》在部,今倂入。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皆】

皆【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充】

充【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从儿。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陈】

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饋八簋。

《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註》下陳,猶後列也。

《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久也。《書·盤庚》失于政,爲久之義。

《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謂言其過於外也。

《廣韻》衆也。

《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州。

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玉篇》或作塵。

《廣韻》《集韻》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關音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