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非潮涨

出自:清代·屈大均《诃林咏古》

拼音:[yáng][yì][fēi][cháo][zhǎng,zhàng]

平仄:平仄平平仄

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
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
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
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
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
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
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
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查看原文

注释

【洋溢】1.充满;广泛传播:声名洋溢乎中国|会场里洋溢着友好的气氛|声誉日洋溢。 2.充分显露:热情洋溢|忠孝之诚,洋溢楮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洋】

洋【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溢】

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

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

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神至切,音示。《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韻補》叶於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潮】

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音晁。《說文》水朝宗於海。《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州名。《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伺潮,雞名。《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望潮,魚名,出台州臨海縣。《說文》本作。

【涨】

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

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

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

《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从長作涱。

《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