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贻道术

出自:清代·屈大均《正月既望太仓王虹友兄弟招同诸子集善学斋中有赋》

拼音:[yuàn][yán][yí][dào][shù,shú,zhú]

平仄:仄平平仄平

吁嗟岁庚申,昊天降威疾。
正月方屯蒙,雷乃从地出。
去年霹雳早,旱乾兼水溢。
饥馑及娄东,稻蟹三馀一。
阴阳久不分,元气复无日。
人民愿岁丰,张灯祈太乙。
歌舞且须臾,号呼天岂恤。
东北地震馀,至今魂惴栗。
龙血成坚冰,玄黄战未毕。
馀杀在三阳,太和期勿失。
饮食以相需,主人敬终吉。
煌煌火树开,阳春先一室。
白华将绛趺,光华何盛实。
昆弟连枝多,蝉嫣金玉质。
唱叹得良朋,洋洋清庙瑟。
二南兄弟诗,周召如胶漆。
孝友垂正风,以作人伦率。
风雅之大师,娄江旧无匹。
琅琊与太原,诸王多丽逸。
吴许六朝英,赋心总绵密。
我亦希云间,黄门精论述。
所愧称离骚,怨诽难自律。
神听在和平,性情忌淫佚。
何以慰微诚,愿言贻道术

查看原文

注释

【愿言】思念殷切貌。
【道术】1.道路。 2.指学术,学说。 3.治国之术。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 5.道教的法术;方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贻】

貽【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术】

術【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食律切,音秫。《廣韻》技術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心術。《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禮·樂記》心術形焉。

道也。《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業也。《禮·儒行》營道同術。

《說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博雅》迹也。

與述通。《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

與沭通。《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索隱曰》在下邳。

《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鄕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註》術當爲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