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倚木棉斜

出自:清代·屈大均《西园 其二》

拼音:[liǔ][yǐ][mù][mián][xié]

平仄:仄仄仄平平

三城为圃地,十里养塘家。
秋灶香莲叶,春盘辣芥花。
榕连龙眼暗,柳倚木棉斜
一路多兰若,疏钟散海霞。

查看原文

注释

【木棉】又称“攀枝花”。木棉科。落叶大乔木。掌状复叶,互生。早春先叶开花,形大,红色。蒴果长椭圆形,内壁具绢状纤维。产于中国南方各地。越南、缅甸、印度至大洋洲各地区亦有分布。木材松软,可作包装箱板用。果内纤维不能纺纱,但耐压,不易被水浸润,可作救生圈填料和枕芯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柳】

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丣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姓。《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倚】

倚【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

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

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

姓。楚左史倚相之後。

《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

《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

《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六書故》偏頗依倚,聲義近而微不同。頗甚於偏,倚力於依,察聲之廣陿輕重,義可知也。凡文各有義,以彼喻此,終不親切。《說文》依倚互相釋,此類甚多,蓋無所取之,取諸近似而已。

【木】

木【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

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勃爲人木彊敦厚。

析木,星次。《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姓。《統譜》漢木仁,晉木華。

百濟八姓,一曰木氏。

複姓,端木。

叶末各切,音莫。《馬融·廣成頌》隂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韻會》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棉】

棉【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同。

《廣韻》木棉,樹名。《南史·高昌國傳》有草實如繭,中絲爲細纑,名曰白疉,取以爲布,甚軟白。《演繁露·唐環王傳》古貝草也。緝其花爲布,麤曰貝,精曰氎。《張勃·吳錄》交趾安定縣有木棉樹,高丈餘。《通鑑》梁武帝送木棉皁帳。《史炤·釋文》木棉,江南多有之,以春二三月下種,旣生,一月三薅,至秋生黃花結實,及熟時,其皮四裂,其中綻出如綿。○按《本草》木棉有草、木二種。

《廣韻》屋聯棉。

【斜】

斜【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

《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

《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

直加切,音秅。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