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剑我欲为澹台

出自:清代·屈大均《高州大水作》

拼音:[tǐng][jiàn][wǒ][yù][wéi,wèi][dàn,tán][tái,tāi]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天决鉴江灌高凉,一夕水高三丈强。
西南二门白昼闭,城中城外愁汪洋。
大雨滂沱不得止,飓风吹倒牛与羊。
千家号哭万家走,妇子尽同鱼在罾。
白波捲去南巴城,烟火不知何处有。
蛟龙拔木山欲摧,潭中惊出雌雄雷。
狂夫欲渡不能渡,中流浪打被发回。
二村已遭白牛陷,挺剑我欲为澹台,斩尽水怪无凶灾。

查看原文

注释

【澹台】澹台(tán-) : 复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挺】

挺【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廣韻》挺出也。《吳語》挺鈹搢鐸。《前漢·師丹傳》挺力田。《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直持也。

寬也。《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引也。《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直也。《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荔挺,香草名。《禮·月令》仲冬荔挺出。《註》馬䪥也。

與脡通。《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註》挺猶膱也。

《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音庭。挺縣別音。

《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剑】

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玉篇》籀文劒。《說文》人所帶兵也。《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

操劒殺人亦曰劒。《潘岳·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欲】

欲【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澹】

澹【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

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

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

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

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震澹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

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

《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

《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傳》破東胡,滅澹林。《註》澹林,一作襜襤。

《集韻》時豔切。與贍同。《前漢·食貨志》竭天下資財,以奉其政,猶不足以澹其欲。《註》古與贍通。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