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宫亡失行在

出自:清代·毛奇龄《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

拼音:[yáng][shì,zhī][gōng][wáng,wú][shī][háng,xíng][zài]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成连入海不复返,人间尚有雍门周。
呼天抢地抱焦木,一鼓再弹双泪流。
晋侯清徵召祲禬,杨氏宫亡失行在
五音升降得丧殊,何事民流角声败。
萧郎左卫本戎伍,能定明堂五行舞。
谁怜故器抱殷遗,遽使新声写淇浦。
开元供奉烧尾琴,上皇赐比双南琛。
梨园既散海青死,但留箧底空沈吟。
当年大合驾象辂,尚对皇娥鼓瑶素。
鼎湖龙去竟不还,自抱乌号哭晨昏暮。
毛甡家畜潞国弦,诸王颁在崇祯年。
欲遗太常共搏拊,天涯修阻思茫然。
从今《大雅》日淫漫,莫遣风流使中断。
他日相逢袁孝尼,愿得先传《广陵散》。

查看原文

注释

【亡失】1.丧失;丢失;散失。 2.失踪。
【失行】1.错误的行为。 2.指女子不贞。 3.不按轨道运行。
【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行在仅闻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杨】

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

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博雅》白楊刀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氏】

氏【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貴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爲族。《趙彥衞·雲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然。按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衞毛耼邘晉應韓之分,若夫《易》云: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旣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論氏族》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馬五鹿,氏於事則巫乙匠陶。

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婦人例稱氏。《儀禮·士昏禮》祝告婦之姓,曰某氏來歸。

樂氏,津名,在鄭。《左傳·襄二十六年》涉於樂氏。

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廣輿記》元氏屬常山,今屬眞定府。猗氏屬河東,今屬平陽府。盧氏本漢縣,今屬河南府。尉氏本秦縣,今屬眞定府。《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以氏名其物。《大戴記》蘭氏之根,櫰氏之苞。

姓。《吳志》有氏儀,後改姓是。

猛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按今《揚雄傳》作。《玉篇》亦云: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崩聲也。承紙切。

《元包經》剝屵氏。傳曰:山崩於地也。註:屵音蔡,氏音支。與《說文》《玉篇》義同而音異。

《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史記·大宛傳》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閼氏,單于后名。《史記·韓王信傳》上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音燕,氏音支。

烏氏,縣名。《史記·酈商傳》破雍將軍烏氏。《註》烏音於然反,氏音支,縣名。屬安定。《前漢·地理志》作閼氏。

《史記·貨殖傳》烏氏倮。《註》韋昭曰:烏氏,縣名,倮,名也。索隱以烏氏爲姓,非是。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

【宫】

宮【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弓。《說文》室也。从宀,躳省聲。《白虎通》黃帝作宮室,以避寒暑。宮之言中也。《釋名》宮,穹也。屋見垣上穹隆然也。《詩·大雅》雝雝在宮。《周禮·內宰六宮註》婦人稱寢曰宮。宮者,隱蔽之言,天子謂之六寢。

《禮·儒行》儒有一畝之宮。《註》宮,牆垣也。《儀禮·士昏禮》母戒女曰:夙夜無違宮事,古者貴賤所居,皆得稱宮,至秦始定爲至尊所居之稱。

宗廟亦曰宮。《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宮。《孔氏曰》可以奉祭祀曰事,祭必於宗廟曰宮,互見其義也。

學名。《禮·曲禮》諸侯曰頖宮。《註》謂半於天子之宮也。

官名。《周禮·天官》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

五音中聲曰宮。《前漢·律歷志》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倡始施生,爲四聲綱。《史記·樂書》宮,土音,聲出於,合口而通之,其性圓而居中。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爲宮也。《註》宮爲君主之義,當其爲宮,五聲皆備。

腐,不翦其類也。

環也。《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禮記曰:君爲廬宮之是也。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天子宮縣。《註》宮縣,四面縣也。

姓。左傳虞宮之奇,戰國宮佗。

北宮,南宮,俱複姓。

守宮,木名。《爾雅·釋木》守宮,槐。

守宮,蜥蜴名,別作。

叶古黃切,音光。《班固·張敖銘》功成德立,襲封南宮。垂號萬期,永保無疆。

叶古元切,音涓。《黃庭經》自高自下皆眞人,玉堂絳宇盡元宮。人音然。

【亡】

亡【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說文》从入从音隱,隸作亡。《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失】

失【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集韻》《韻會》《正韻》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