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歌新记红豆

出自:清代·毛奇龄《西河 答和王西园送别》

拼音:[àn][gē][xīn][jì][hóng,gōng][dòu]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春去久,怕逢客馆长昼。
寄君书到正街头,濯枝雨后。
那堪黄浦晚潮生,一帆吹下如溜。
忆当日,方邂逅。
按歌新记红豆
酒间移烛和予词,霎时草就。
匆匆散去镇蹉跎,蜀葵花发时候。
骊驹唱罢频把袖。
看江流、如许颦皱。
遥指垂杨渡口。
更短亭、东上酒家,依旧欲放歌,何时还又。

查看原文

注释

【按歌】按乐而歌。
【红豆】1.红豆树,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花白色,荚果扁平,种子鲜红色。产在亚热带地方。 2.这种植物的种子。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相思。也叫相思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按】

按【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爾雅·釋詁》止也。《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據也。《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祭器,按度程。《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註》屯兵以據援。

撫也。《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

《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控也。《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按摩也。《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集韻》《韻會》阿葛切,音遏。捺也。《詩·大雅》以按徂旅。《傳》止也。《釋文》按又作遏。《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记】

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豆】

豆【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竇。《說文》古食肉器也。《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書·武成》執豆籩。《詩·小雅》爲豆孔庶。《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註》豆,祭器,狀如鐙。《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

《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註》崇,高也。豆實四升。《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揚子·方言》爲豆籠。《註》盛桮器籠也。《集韻》或作梪、䇺。

《韻略》穀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

《博雅》天豆,雲實也。

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

相思子一名紅豆。

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官名。《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地名。《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

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

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正韻》當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釋文》豆,音羞。

《韻補》叶動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叶田故切,讀作渡。《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具,和樂且孺。《音學五書》豆叶孺。

山名。《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