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虻浩辐凑

出自:清代·康有为《苦蚊行》

拼音:[wén][méng][hào][fú][còu]

平仄:平平仄平仄

吾生多园居,雅性爱水木。
朅来居宣南,高斋饶槐竹。
林薄既森翳,业蔓并争育。
蚊虻浩辐凑,甍甍满耳目。
大者如苍蝇,虎飞食人肉。
嗟此翘椅桐,台阁交荫瞩。
祗许白凤皇,飞鸣掂其足。
幺么尔何物,乃亦此巢宿。
誓当聚火焚,扫除命僮仆。
秽草皆捐涤,绝汝凭藉属。
大扇摇清风,卧簟书可读。

查看原文

注释

【蚊虻】1.亦作"?虻"。亦作"蟁虻"。 2.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
【辐凑】见"辐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蚊】

蚊【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蟁《唐韻》《正韻》無分切,音文。《說文》囓人飛蟲也。《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韻會》作蟁。《集韻》亦作䘇。

【虻】

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類篇》眉耕切,音盲。齧人飛蟲。《集韻》同蝱。

【浩】

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晧。大水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饒也。《禮·王制》用有餘曰浩。

《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

姓。漢靑州刺史浩賞。

居號切,音誥。水名。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註》浩亹,音合門。

【辐】

輻【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輪轑也。《詩·小雅》員于爾輻。《註》員,益也。輻,謂輪中木之直指者。下有葘以指輞,上有爪以湊轂。《周禮·冬官考工記》輻也者,以爲直指也。

輪輻三十,以象日月。《註》所以象其運行也。

叶筆力切,音必。《詩·魏風》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叶下直食。

【凑】

湊【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音輳。《說文》水上人所會也。一曰聚也。《汲冢周書》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玉篇》競進也。《戰國策》士爭湊燕。

湊理也。與腠通。《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題湊,棺外累木也。《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韻補》叶子與切,音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而枝柱。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叶遵遇切,疽去聲。《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通作輳。古通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