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磔鸡毛洞鸡腹

出自:清代·洪亮吉《斗鸡行》

拼音:[zhēng][zhé][jī][máo][dòng][jī][fù]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灌园老人食无谷,家留一鸡啄人粟。
呼儿饲鸡鸡苦饱,饱食鸡飞儿受扑。
灌园老人住无屋,秋雨穿墙漏床足。
墙倾日引邻鸡来,矮屋疏篱看争逐。
家鸡飞鸣羽肃肃,采不外驰精在目。
邻鸡据地有死心,阴血四周冠怒束。
微生偶然亦当局,顾祸翻怜杀机伏。
屋上啼鸠看欲痴,草间蝼蚁骄难捉。
家鸡飞鸣众鸡怒,归引群雌更呼族。
雄来成队雌挈尾,争磔鸡毛洞鸡腹
人生快意纵一观,宁知强者弱之肉。
老人呼儿掩蓬户,双泪阶前抱鸡哭。
得失应知感塞翁,安危何事看蛮触。
君不见,屋外连村菜甲黄,年来鸡啄菜多荒。
衰龄尔亦忘机好,卧看青山下夕阳。

查看原文

注释

【磔鸡】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争】

爭【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磔】

磔【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皆磔於市。景帝中二年,改磔曰棄市,勿復磔。《師古曰》謂張其尸也。

裂牲亦謂之磔。《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書法,右下爲磔。《崔瑗·永字八法歌》硺騰峻而速進,磔憶昔以遲移。

《爾雅·釋天》祭風曰磔。《孫炎曰》旣祭,披磔其牲,以散風也。或省作矺。

叶竹棘切,音陟。《蘇轍·除日詩》念同去鄕里,此節已三失。楚人重歲時,爆竹鳴磔磔。

【鸡】

雞【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稽。《說文》知時畜也。《玉篇》司晨鳥。《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疏》此別雞屬也。《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易·說卦》巽爲雞。《書·泰誓》牝雞無晨。《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禮·曲禮》雞曰翰音。

《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爾雅·釋蟲》螒,天雞。《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爾雅翼》一名梭雞。一名酸雞。

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

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

《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註》雞父,楚地。《戰國策》負雞次之典。《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姓。《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說文》籀文作鷄。互詳鳥部鷄字註。

【毛】

毛【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國名。

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

【洞】

洞【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幽壑曰洞。

《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洞庭,湖名。

山名,在長沙。

《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音動。義同。

《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洪洞,縣名。

洚洞,水無涯貌。

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腹】

腹【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爾雅·釋詁》腹,厚也。《詩·小雅》出入腹我。《傳》厚也。《箋》腹,懷抱也。《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註》腹,厚也。

《增韻》肚也。《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說卦》坤爲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凡借以喻物。《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遺腹。《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腹疾。《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衣名。《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姓。《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註》趙臣。

人名。《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韻補》叶音必。《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