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劳挼澡豆

出自:清代·董以宁《画堂春•侍浴》

拼音:[bàn][shǎng][láo][ruó][zǎo][dò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堕鬟初卸拭轻纨。
绿云回手重盘。
笑郎新沐髻如丸。
何日弹冠。
半晌劳挼澡豆,几回羞倚阑干。
待穿犊鼻好同看。
月挂林端。

查看原文

注释

【半晌】〈方〉半天:前~ㄧ后~ㄧ他想了~才想起来。
【澡豆】古代洗沐用品。用猪胰磨成糊状,合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而制成的块状物。有去污和营养皮肤的作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晌】

晌【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篇海》始兩切,音賞。晌,午也。

【劳】

勞【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牢。《說文》劇也。从力,熒省。用力者勞。《爾雅·釋詁》勞,勤也。《易·兌卦》悅以先民,民志其勞。《史記·文帝本紀》朕親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勞朕。

事功曰勞。《禮·儒行》先勞而後祿。《註》猶事也。

憂也。《曹丕·與吳質書》未足解其勞結。《註》謂憂心之結。

姓。《廣韻》後漢有琅邪勞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牢去聲。《廣韻》勞,慰也。《禮·曲禮》君勞之,則拜。《韻會》勞者,敘其勤以答也。

【挼】

挼【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奴禾切。同捼。《禮·曲禮》共飯不澤手。《註》澤謂挼莎也。《晉書·劉毅傳》東府聚摴蒲大擲,劉裕挼五木,久之卽成盧焉。

《六書故》按揉也。

《唐韻》索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回切,音毸。擊也。

手摩也。

《集韻》《韻會》。義同。亦作捼。

《唐韻》《集韻》儒誰切,音蕤。與捼同。

《集韻》翾規切,音墮。《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挼祭。《註》祭神食也。士虞禮曰:祝命佐食墮祭。周禮曰:旣祭則藏其墮。墮與挼讀同。

宣錐切,音雖。

思累切,音髓。義同。

盧臥切,螺去聲。理也。與摞同。

奴臥切,音穤。推也。餘詳捼字註。

【澡】

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音早。與璪同。《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或从水作澡。

澡,洗也。《東觀漢記》以手飮水澡頰。

借作修潔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澤名。《天子傳》䣙伯絮觴天子於澡澤之上。

《集韻》倉刀切,音操。澡,澡欲沸。

【豆】

豆【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竇。《說文》古食肉器也。《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書·武成》執豆籩。《詩·小雅》爲豆孔庶。《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註》豆,祭器,狀如鐙。《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

《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註》崇,高也。豆實四升。《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揚子·方言》爲豆籠。《註》盛桮器籠也。《集韻》或作梪、䇺。

《韻略》穀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

《博雅》天豆,雲實也。

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

相思子一名紅豆。

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官名。《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地名。《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

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

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正韻》當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釋文》豆,音羞。

《韻補》叶動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叶田故切,讀作渡。《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具,和樂且孺。《音學五書》豆叶孺。

山名。《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