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画还凭顾长康

出自:清代·陈维崧《沁园春 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

拼音:[miáo][huà][huán,hái][píng][gù][cháng,zhǎng][kāng]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吉贝沿街,枳壳丛阑,葵榴映墙。
算三牲五鼎,贫家时缺,千红万紫,夏日方长。
衣著斑斓,躬为痀偻,负得萱闱出北堂。
蓝舆少,笑相君之背,软胜匡床。
笋篱药坞徜徉。
惹白发逢欢意转伤。
记早年歌鹄,花谁上鬓,中宵刺凤,草尽萦肠。
人说儿贤,天教娘健,描画还凭顾长康
披图羡,较看花上苑,事定谁强。

查看原文

注释

【描画】1.画;描写。 2.夸张地叙述;形象地叙述。
【长康】1.晋顾恺之的字。 2.指书画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描】

描【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武鑣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苗。摹畫也。《六書故》描摹聲相近,描輕而摹重。

《唐韻》莫交切《集韻》謨交切,音茅。打也。

《集韻》眉敎切,音貌。擲也。

【画】

画【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繪也。(畫)〔古文〕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分畫也。界限也。《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註》畫分也。《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註》畫地爲宮象。

計策也。《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史記·荆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註》服䖍曰:以計畫干之也。

截止也。《論語》今女畫。

丘名。《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註》言爲道所規畫。《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地名。《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註》正義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

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官名。《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韻補》叶胡對切,音惠。《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凭】

凭【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

《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

姓。

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俗作慿,非。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康】

康【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

《周頌》迄用康年。

《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爲亢。《疏》亢,舉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