缒兵邓艾

出自:清代·陈维崧《念奴娇 寄董玉虬侍御秦中》

拼音:[zhuì][bīng][dèng][ài,yì]

平仄:仄平仄仄

黑窑秋夜,记临风痛饮,黯然言别。
我去汴城君绣岭,一样前朝陵阙。
麦积山高,木皮岭滑,度陇何须怯。
汉家节使,天边铙吹不绝。
且自掷帽狂呼,绕床大叫,卢采输谁喝。
莫听渭桥呜咽水,残了秦时明月。
凿空张骞,缒兵邓艾,此事真人物。
骊山山下,料应红树如血。

查看原文

注释

【邓艾】邓艾(197-264) : 三国魏大将。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曾建议司马懿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后任镇西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公元263年,魏军攻蜀,他率奇兵出阴平小道,攻灭蜀。后被诬告谋反,被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缒】

縋【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博雅》縋,繩索也。《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兵】

兵【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丙平聲。《說文》械也。《增韻》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執兵器從戎者曰兵。《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廣韻》戎也。

擊敵曰兵之。《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禮·曲禮》死所殺者,謂爲兵也。

必良切,音浜。《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韻補》叶犇謨切,音逋。《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邓】

邓【補遺·酉集】【邑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搜眞玉鏡》音山。地名。(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說文》曼姓之國。《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疏》鄧,在南地,屬衡岳。

魯地。《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註》鄧,魯地。

蔡地。《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州名。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姓。《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鄧)

【艾】

艾【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㘷。㘷字原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