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虽尽终苦辛

出自:宋代·陆游《夜梦与数客观画有八副龙湫图持奇客请予作诗》

拼音:[yòng][yì][suī][jìn,jǐn][zhōng][kǔ][xīn]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高堂阅画娱嘉宾,巨幅小卷纵横陈。
其间一图最杰作,命意落笔惊倒人。
奇峰峭立插地轴,飞瀑崩泻垂天绅。
寿藤老木幻荒怪,深潭危栈愁鬼神。
忽然白昼起雷电,始觉异物蟠奫沦。
阴云四兴诛老魃,甘澍连夕苏疲民。
岂惟陂泽苗尽立,已活亿万介与鳞。
文章与画共一法,腕力要可回千钧。
锱铢不到便悬隔,用意虽尽终苦辛
君看此图凡几笔,一一圜劲如秋蓴。
乃知世间有绝艺,天造草昧参经纶。
吾言未竟且复止,剩发幽奥天公嗔。

查看原文

注释

【用意】1.意图;意向:用意殊异|深远的用意|这话什么用意|用意明显。 2.专心;着意:经心用意|用意栽培。
【苦辛】1.犹辛苦。劳苦艰辛。 2.草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用】

用【午集上】【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五用哉。

《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

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

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以也。《詩·小雅》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古樂府》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庸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增韻》器用也。《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傳》器實曰用。《左傳·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廣韻》通也。

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

《韻補》叶餘封切,音容。《詩·小雅》謀臧不從,不臧覆用。《陸賈新語》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

《六書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虽】

雖【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玉篇》推也。

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

《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苦】

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辛】

辛【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新。《說文》秋時萬物成而熟,金剛味辛,辛痛卽泣出。《徐曰》言萬物初見斷制,故辛痛也。《書·洪範》金曰從革,從革作辛。《白虎通》金味所以辛者,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

歲、月、日之名。《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月在辛曰塞。《禮·月令》其日庚辛。《註》辛之言新也。《前漢·律歷志》悉新于辛。《史記·律書》言萬物之辛生也。

《正韻》葷味也。《風土記》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

股象也。《說文》辛承庚,象人股。《徐曰》辛漸揫斂,故象人股,漸焦殺也。

養筋之味也。《周禮·天官》以辛養筋。《註》辛,金味,金之纏合異物似筋,人之筋亦纏合諸骨,故以辛養之也。

《正韻》苦辛,取辛酸之意。《李白詩》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杜甫詩》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高辛,古帝號。

姓。《史記·夏本紀贊》夏啟封支子于莘,因聲近攺爲辛。

少辛,藥名。《本草》卽細辛也。

叶宵前切,音先。《焦仲卿詩》奉事循公姥,進退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正字通》按《說文》徐註,泣出象股之說,與義反。壬癸繼辛,天道剝中有復,秋德義中寓仁,非偏屬斷制焦殺。徐曲附《說文》,非。

《爾雅》重光,《字彙》譌省作辛,與辛音愆字形相溷,尤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