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波舞

出自:清代·陈维崧《贺新郎 闰五月五日金沙道中次刘后村韵》

拼音:[piē,piě][bō][wǔ]

平仄:平平仄

浪阔骊珠吐。
傍城河、依然游冶,水嬉消暑。
前月葵榴还照眼,又见龙舟斗虎。
何不唱、公乎无渡。
两遍兰桡招不得,笑吴儿、枉费閒箫鼓。
大鱼吼,撇波舞
骚人词客应相许。
叹穷途、累如怜我,分予桂醑。
不信握瑜怀瑾者,犹羡人间角黍。
看万斛、天风正怒。
此地良常连海馆,料神仙、也念忠魂苦。
唤江水,捲今古。

查看原文

注释

【撇波】击波破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撇】

撇【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匹蔑切。同撆。見上(撆字)註。《前漢·揚雄甘泉賦》浮蔑蠓而撇天。《註》撇,猶拂也。《王褒·洞簫賦》聯綿彯撇,生微風兮。

書法有撇。《書·法離鉤》長撇須迅其鋒。

《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集韻》《韻會》匹裔切,潎去聲。摽也。

《集韻》必結切,閉入聲。揎衣也。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舞】

舞【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

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