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啼鹃血

出自:清代·陈维崧《念奴娇》

拼音:[biàn,pián][tí][juān][xiě,xuè]

平仄:平平平仄

嗟乎余仲,叹诗颠酒渴,化为异物。
记把一樽长忆弟,白昼吟声撼壁。
每到梅开,便啼鹃血,红了千林雪。
金台可怪,是他羁绊英杰。
今日罨画溪桥,天涯人到也,梅花重发。
只是题诗人去久,字迹也应磨灭。
故国茱萸,残年棣萼,恨事多于发。
水明楼上,窗楞界上纤月。

查看原文

注释

【鹃血】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便】

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

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

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

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

《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駢。《爾雅·釋訓》便便,辨也。《論語》便便言。

《韓詩》便便,閒雅貌。

肥滿貌。《後漢·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

便辟,足恭也。《書·囧命》便辟側媚。

姓。漢有少府便樂成。

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史記·五帝紀》作便。互詳平字註。

叶毗賔切,音頻。《琳·車渠椀賦》玉爵不揮,欲厥珍兮。豈若陶梓,爲用便兮。《說文》从更。从人,人有不便更之。

【啼】

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謕《說文》同嗁。《禮·喪大記》主人啼。《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鹃】

鵑【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古懸切《集韻》《韻會》圭懸切《正韻》圭淵切,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爲巢,居他巢生子。《埤雅》杜鵑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鳥,夜啼達旦,啼苦則倒懸於樹。《異物志》杜鵑一名巂周,自呼曰謝豹。《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立鼈靈爲相,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爲子規。《華陽國志》杜宇稱帝,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害,帝遂委以政,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規鳥鳴,故蜀人聞輒悲思之。

花名杜鵑。《花木考》亦名山石榴,山躑躅,映山紅。互見䳏字原刻从嶣从鳥。。

【血】

血【申集下】【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