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怪丈人痀偻

出自:清代·陈维崧《水调歌头 赠西陵周勿庵》

拼音:[pō][guài][zhàng][rén][gōu][lǚ,lóu]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拍手唱铜斗,蹋地舞回波。
世间穷达有命,扰扰若之何。
收罢百钱帘下,雨后一街人少,客有猎缨过。
仆病坐磨蝎,君丑类鸡窠。
如箕舌,皤其腹,口悬河。
眼中只爱绿帻,谁解爱青娥。
颇怪丈人痀偻,却恐舍人居謈,戏语莫相呵。
绝倒黄幡绰,抚掌敬新磨。

查看原文

注释

【丈人】1.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2.家长;主人。 3.岳父。 4.对亲戚长辈的通称。 5.指丈夫。 6.星名。属井宿。
【痀偻】1.驼背;曲背。 2.指弯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颇】

頗【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怪】

怪【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壞切,乖去聲。《說文》異也。《增韻》奇也。《風俗通》怪者,疑也。《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中庸》索隱行怪。

狀貌之瑰異亦曰怪。《書·禹貢》鉛松怪石。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揚子·太經》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

怪哉,驚歎之詞。

姓。《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

通作傀。《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傀異烖。《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

叶古僞切,音貴。《馬融·長笛賦》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懷,生我恨悔。

叶古懷切,音乖。《元稹·痁臥詩》一生常苦節,三省詎行怪。《周伯琦曰》从心圣聲。圣音怪。俗作恠,非。

【丈】

丈【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

《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

《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

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註》百丈,牽船篾也。《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痀】

痀【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也。《莊子·達生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

《廣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

《集韻》委羽切,迂上聲。

郡羽切,音窶。義同。

【偻】

僂【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尫也。《六書故》曲背也。別作瘻。《穀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白虎通》周公背僂。《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屈也。《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曲薄曰聚僂。《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集韻》《韻會》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義同。

僂句。《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集韻》作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