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死批逆鳞

出自:清代·陈恭尹《客有之琼州者属其访丘文庄海忠介二公祠宇》

拼音:[pàn,pīn,fān][sǐ][pī][nì][lín]

平仄:平仄平仄平

积水淼四溟,坤维有时绝。
珠厓隔华风,灵气久不泄。
悠悠秦汉来,青史独旷缺。
一旦逢休明,千秋两人杰。
丘相博古今,海公树风节。
独立三百年,后先罕其列。
作史正世纲,严统示予夺。
创论每惊人,深思竟难越。
衍义续成书,文章乃馀屑。
用未究当时,功实裨前哲。
世庙圣之威,金丹晚旒缀。
直言天下事,闻者皆吐舌。
拚死批逆鳞,岂惟槛可折。
沈薶犴狴底,忠爱日胶结。
方饮闻宾天,一恸数斗血。
刚方古有人,至诚孰能埒。
仰止匪自今,瓣香独遥爇。
君行渡琼海,跋浪如丘垤。
二公所钓游,野老犹能说。
经过祠庙下,为我停车辙。

查看原文

注释

【拚死】豁出性命。
【逆鳞】1.倒生的鳞片。《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古人以龙比喻君主,因以触"逆鳞"﹑批"逆鳞"等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 2.鲫鱼的别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拚】

拚【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同。《說文》拊手也。《宋書·何承天傳》歌拚就路。《註》手舞貌。互詳抃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埽除之名。《禮·少儀》埽席前曰拚。《疏》拚是除穢,埽是滌蕩。《儀禮·聘禮》不腆先君之祧,旣拚以俟矣。

《集韻》方文切,音分。本作。義同。

《集韻》《韻會》字註。

【死】

死【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辯》願徼。

,同。

【批】

批【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音鈚。《說文》手擊也。《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廣韻》推也,轉也。

示也。《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

《韻會》與通。削也。《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

《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

助也。

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

《韻會》《正韻》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

《集韻》《韻會》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註》批謂觸擊之。

《孫臏傳》批亢擣虛。《註》批音白結反。相排批也。《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韻會》通作㧙。《集韻》本作。

【逆】

逆【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書·大禹謨》從逆凶。《註》言悖善從惡也。

《太甲》有言逆于汝心。《註》人以言拂逆也。

《廣韻》亂也。《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說文》迎也。《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書·呂》爾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論語》不逆詐。《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奏事上書曰逆。《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受也。《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註》逆猶受也。《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註》逆受而鉤考之。

河名。《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曲逆,地名。《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叶宜脚切,音虐。《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

【鳞】

鱗【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說文》魚甲也。《玉篇》魚龍之鱗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鱗,龍之屬。《禮·月令》其蟲(鱗。《註》)龍蛇之屬。《淮南子·地形訓》凡鱗者,生於庶魚。

《正字通》雙鱗魚,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鱗有兩重,與諸魚別,味肥(美。)又姓。《左傳·文十六年》鱗鱹爲司徒。《類篇》或作䰼。此條有四字脫落,包括一個空格。今補於()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