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应赠佩觿

出自:清代·陈恭尹《徐星汉燕尔未几即有惠州之行戏次王使君三十韵赠之以速其归》

拼音:[guī][yīng,yìng][zèng][pèi][x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作他乡合,眉犹故里齐。
剑光龙乍跃,桐影凤双栖。
冠玉仍逢负,探珠独得骊。
才同司马浊,斋异太常泥。
方朔能遗肉,淳于每滑稽。
笔端来滚滚,吉事欲折折。
媒氏初通好,故交还赠绨。
雕鞍五马借,筐帛百人赍。
贽古先鸿雁,金坚及鼎镌。
烛间杯号卺,海外镜名瓈。
京兆新眉曲,檀郎款语低。
俱飞宜绣蝶,教妒勿烹鹂。
巩帨亲曾命,羹汤手自臡。
雪窗深夜伴,云鬓未明笄。
字共璇玑织,弦从玉轸提。
邀闲夜月榭,连步下花蹊。
伐性诚知斧,医心不任鎞。
十年甘旅处,此日识坤倪。
宿约聊须践,新家未易携。
琴声非别鹳,诗草是奔猊。
去定经罗岳,归应赠佩觿
买舟风自北,登路首频西。
闺里年为日,人前笑是啼。
禦冬馀旨蓄,先事戒盐醯。
云母溪堪念,梅花梦莫迷。
林蜂依密蕊,山兽护香脐。
掷果思樱口,浮瓜忆瓠犀。
早期回彩鹢,相待儆鸣鸡。
秾李树方及,初婚赋未题。
使君怜岁晏,不遣久孤暌。

查看原文

注释

【赠佩】传说周代郑交甫至汉皋,遇江妃两女,解佩两珠与之,交甫受而怀之,行数十步,两女不见,珠亦随失。
【佩觿】1.亦作"佩觹"。亦作"佩觽"。 2.佩戴牙锥。觿,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觿,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 3.佩带的牙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赠】

贈【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正韻》。《說文》玩好相送也。《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贈,送也。《儀禮·聘禮》公使卿贈,如覿幣。《禮·檀弓》何以贈我。

《詩·大雅》以贈申伯。《傳》贈,增也。《疏》凡贈遺者,所以增長前人,贈之財,使富增於本,贈之言,使行增於義,故云贈增也。

《正字通》借封前人官稱曰誥贈,恩頒自朝廷也。

《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朱傳》贈,音則。來,音力。《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佩】

佩【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論語》去喪無所不佩。

《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

水縈紆謂之佩。《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

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渭。

叶蒲眉切,音裴。《詩·秦風》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叶上思。

叶蒲邁切,音敗。《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能音柰。《說文》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徐鉉曰》俗別作珮,非。

【觿】

觿【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正韻》弦雞切,音攜。《說文》佩角銳耑,可以解結。《詩·衞風》童子佩觿。《朱傳》錐也。以象骨爲之,所以解結。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飾也。《禮·內則》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註》觿,本作鑴,解結錐也。

人名。元有宣尉使高觿。

觜觿,星名。詳前觜字註。

《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眭。

《正韻》朱惟切,音錐。義同。

《集韻》勻規切,音䔺。與蠵同。觜觿,大龜也。詳前觜字註。《字彙補》亦作,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