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趋庭训

出自:清代·陈恭尹《哭外舅湛公》

拼音:[xī][zhě][qū,cù][tíng][xùn]

平仄:平仄平平仄

硕德堪千载,高名重一时。
黄槐随凤诏,彩笔对彤墀。
下座人皆仰,微言世所思。
游轻驷马贵,归尽彩衣嬉。
问讼中途反,评才满月移。
不安林下席,将饱路傍饥。
当食推盘粟,妨民拔露葵。
郭生难得友,钟子信堪师。
以德应能寿,论年不及衰。
坏梁歌已矣,朝菌忽先之。
罢市乡人哭,怜芳楚老悲。
酸风朝飒沓,寒雨夏凄其。
吊客来飞鹤,闲窗怨子规。
自嗟逢世难,饮恨向天涯。
望海情何极,寻乡梦每疑。
烟尘销未得,书札到何迟。
昔者趋庭训,因之拜羽仪。
稍能酬客语,才解诵亲诗。
不以东床傲,殊深户牖知。
国忧期共奋,家难忽相随。
庑下依皋伯,舟中学范蠡。
提携无异父,期许欲过儿。
离别奄逾岁,风流渺莫追。
长歌泪如霰,何待岘山碑。

查看原文

注释

【昔者】1.往日;从前。 2.昨天。昨夜。
【趋庭】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是孔子教训儿子孔鲤要学诗、学礼。后以“趋庭”为接受父亲的教训。
【庭训】1.《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2.泛指家教。 3.当庭训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昔】

昔【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者】

者【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聲。,古文困字。

【趋】

趨【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

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䑕耳,䖟趨各其時。

《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

《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也。

與趣同。《禮·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趣,本又作趨,音促。

《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

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集韻》《類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又七遇反。

《韻補》叶雌由切。《易林》車馳人趨,卷甲相仇。《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廣韻》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韻》或作。

【庭】

庭【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训】

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