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得避秦人

出自:明代·袁宏道《九日登高河洑山》

拼音:[liào][dé,děi,de][bì][qín][rén]

平仄:仄平仄平平

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
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
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
溪上尽渔郎,谁识花流处。
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
挂却茱萸囊,长啸倚丹树。

查看原文

注释

【料得】预测到;估计到。
【避秦】陶潜《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后以“避秦”为避开祸乱的代称:向山中避秦。
【秦人】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料】

料【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量也。《史記·孔子世家》嘗爲季氏吏,料量平。

《廣韻》度也。《玉篇》數也,理也。《增韻》計也。《周語》料民于太原。《史記·李斯傳》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晉書·王之傳》當相料理。《左思·蜀都賦》盧跗是料。

《莊子·盜跖篇》料虎頭,編虎須。《註》料,捋也。

《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註》料者,聲淸而不亂。

《廣韻》《集韻》《韻會》力弔切,音嫽。義同。

人物材質也。《杜甫詩》山色供詩料。

牛馬所食芻豆。《唐書·李林甫傳》立仗馬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

《增韻》祿料也。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避】

避【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