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碓舂云处处家

出自:明代·袁宏道《皇甫仲璋邀饮惠山上 其一》

拼音:[shuǐ][duì][chōng][yún][chǔ,chù][chǔ,chù][jiā,jia,jie]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吹水浴平沙,鸂鶒鸬鹚满钓槎。
去日翟公犹有客,到来潘岳已无花。
溪鳞呷雨层层浪,水碓舂云处处家
白石青松如画里,临流乞得惠泉茶。

查看原文

注释

【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碓舂】用杵臼舂米或捣物。
【处处】定居﹐安居。
【处家】1.居家;在家里。 2.持家。 3.成立家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碓】

碓【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舂具。《說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从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

《通俗文》水碓曰轓車。《註》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水車,轉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

杜預作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斷木掘地。

《集韻》都回切,音堆。岸也。與堆。《河渠書》作離碓。

【舂】

舂【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

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鳥名。《爾雅·釋鳥》鷺,舂鉏。《疏》齊魯之閒,謂之舂鉏。

《博雅》獨舂,䳚瞗也。

舂容。《禮·樂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待其舂容,然後盡其聲。《韓愈·送權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與衝通。《史記·魯世家》獲長狄,富父終生舂其喉以戈殺之。《後漢·西羌傳》水舂河漕。

《正字通》音窻。八蠻之類。一曰旁舂。見墨子。

《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音鍾。荆山別名。《張正見·白頭吟》彈珠金市側,抵玉舂山東。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家】

家【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

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家人,易卦名。

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集韻》古胡切,音姑。《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