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璜带猿狙

出自:明代·杨慎《续百一诗 其十三》

拼音:[héng][huáng][dài][yuán][j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齐后厌佛士,甘与鲋鲵居。
狐咺行哭谏,陈斧斮东闾。
囹圄系鸾凤,珩璜带猿狙
燕兵一旦至,国象成剥庐。
达生走奔绥,触子驰亡车。
遂令爽鸠乐,鞠为草莽墟。
麋鹿游苏台,不独伤子胥。

查看原文

注释

【珩璜】指杂佩。
【猿狙】1.亦作"猨狙"。 2.泛指猿猴。 3.喻未受教化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珩】

珩【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行。《說文》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正韻》佩上珩下璜。《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釋文》珩佩,上玉也。

通作衡。《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註》衡佩,玉之衡也。

《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綎。《註》音行。杜預曰:珩維持冠者。

人名。《陸機·辨亡論》奉使則趙咨沈珩。

《韻補》叶寒剛切,音杭。《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昭綵藻與琱琢兮,璜深遠而彌長。

【璜】

璜【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戸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璜禮北方。《註》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也。《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揚子·法言》武義璜璜。《註》猶喤喤。

《正字通》黃石爲璜,海虞有璜涇,涇底有石而黃,以石名水,以水名地。

《韻會》《正韻》纕,立於令狐之津,曰:賜汝望。望釣於河,得玉璜,刻曰:克郼者姬昌,日衣靑光。《註》璜,音橫。《韓愈·城南聯句》鵝肪截佩。璜作橫,音押。

【带】

帶【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

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

《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

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

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

姓。《賈誼·過秦論》帶佗。

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猿】

猿【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玉篇》俗猨字。《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狙】

狙【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親去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音覻。《說文》玃屬。从犬,且聲。《戰國策》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註》狙,玃屬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管子·七臣七主篇》從狙而好小察。《註》狙,伺也,謂旣任臣有所爲,必從而伺之。《史記·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註》服虔曰:狙,伺是也。

《說文》一曰狙,犬也。暫齧人者。一曰犬不齧人也。

《集韻》莊助切,音詛。猿類。《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

《徐無鬼》吳王浮于江,登于狙之山,衆狙見之,恂然棄而走。

《廣韻》《韻會》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音疽。《廣韻》猿也。《集韻》猨屬。

《前漢·諸侯王表》騁狙詐之兵。《註》應劭曰:狙,伺也。音若蛆。師古:音千絮反。

《山海經》倚帝之山有獸,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註》狙如鼠,耳銳喙。

《集韻》《正韻》子余切,音苴。猿屬。

《山海經》北號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而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註》郭璞曰:猲狙,音葛苴。◎按韻書引山海經,皆作獦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