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菁篻簩何太毒

出自:明代·杨慎《病中秋怀 其四》

拼音:[shēn][jīng][piǎo,biāo][láo][hé,hē,hè][tài][dú,dài]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九丝城寨控诸蛮,旧是鸦飞不到山。
深菁篻簩何太毒,横江烽燧不曾閒。
萝棡列哨谁传箭,高珙孤城只闭关。
安得班超投笔起,戎州暂得破愁颜。

查看原文

字义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菁】

菁【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音精。《說文》韭華也。《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菁茅。《書·禹貢》包匭菁茅。《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蔓菁。《周禮·天官》醢人菁菹。《註》菁,蔓菁也。

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菁,華英也。《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集韻》倉經切,音靑。菁菁,花盛貌。《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地名。《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篻】

篻【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屬,出韶州。莖五六寸,中爲弩矢。《左思·吳都賦》篻簩有叢。

《集韻》同。

匹妙切,音票。竹名。出九眞。《異物志》篻竹,大如戟槿,實中勁强,交阯人銳之爲矛,甚利。

【簩】

簩【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人以爲觚,刺獸,中之則死。《贊寧·筍譜》簩竹筍無肉,不可食。

字註。

《玉篇》力到切《類篇》郞到切。義同。

叶郞侯切。《皮日休·悼賈文》香依依兮杜若,韻淒淒兮篥簩。山隱隱兮埭空,煙淡淡兮橫秋。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毒】

毒【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說文》省屮,从作毒。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