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红作阵

出自:明代·徐渭《梅雨几三旬陈君以诗来慰答之次韵二首 其二》

拼音:[qīng][tíng][hóng,gōng][zuò][zhèn]

平仄:平平平仄仄

梅雨天何剧,炎花百不开。
蜻蜓红作阵,瓜瓞绿崩苔。
荡甚愁鹅掌,酥将及瓦杯。
少陵亦多事,新雨望人来。

查看原文

注释

【蜻蜓】1.亦作"蜻蝏"。 2.昆虫名。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喜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 3.指仿蜻蜓状制成的发钗。
【作阵】排成阵势。亦形容均匀密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蜻】

蜻【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蜻蛚也。《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張載詩》俯聞蜻蛚吟。詳蟀字註。

《集韻》疾正切,音淨。蟬屬。《玉篇》蚻也。《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郭註》卽蚻也。詳蚻字註。

此靜切,音請。慈盈切,音情。義同。

《廣韻》倉經切,音靑。蜻蜓蟲。《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飛。一名蜻蛉。《古今注》有靑赤黃三種,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總曰蜻蛉。《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爲靑眞珠。

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水名。《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蜓】

蜓【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玉篇》蝘蜓。詳蝘字註。

《集韻》唐丁切,音廷。蜻蜓。《爾雅·釋蟲》虰蛵。《註》或曰卽蜻蛉也。《疏》一名蜻蜓。詳蜻字註。

待鼎切,音挺。蜓蚞。《爾雅·釋蟲》蜓蚞,螇螰。見蚞字註。蝘蜓,《集韻》或作。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阵】

陣【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玉篇》旅也。《廣韻》列也。《史記·淮隂侯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後漢·禮儀志》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

《玉篇》本作爲陣,始於王羲之小學章。◎按史記作陣,非自羲之始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