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垂鹤发嗟年老

出自:明代·谢榛《雪中感怀 其一》

拼音:[jìng][chuí][hè][fā,fà][jiē][nián][lǎo]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客怀无定几晴阴,晋俗那知半古今。
孤馆劲风翻积雪,千松寒色隐危岑。
镜垂鹤发嗟年老,剑养龙精动夜深。
昨向庭前驱斗雀,解纷还似鲁连心。

查看原文

注释

【鹤发】白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镜】

鏡【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韻補》叶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岳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发】

發【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