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笳声断卢龙天

出自:明代·谢榛《马上赠罗山甫》

拼音:[biān][jiā][shēng][duàn][lú][lóng][tiā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有客翩翩时并马,壮游气激风霜下。
边笳声断卢龙天,塞草寒深涿鹿野。
皂雕飞从西北来,弯弓欲射空徘徊。
圣代虚名莫轻取,朔云低暗黄金台。

查看原文

注释

【边笳】1.亦作"边加"。 2.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笳声】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龙天】佛教语。即天龙八部。皆为护法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笳】

笳【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廣韻》笳簫。《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叶居何切。《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篇海》亦作䈔。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断】

断【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

《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

《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

《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疏》斷斷,守善之貌。

《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韻補》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叶徒眷切。《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卢】

盧【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路平聲。《說文》飯器也。《字彙》盛火器也。《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

與鑪罏壚通。《類篇》賣酒區也。《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盧以賣。

《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瓮,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史記》作當鑪。《晉書·阮籍傳》作當罏。《王戎傳》作酒壚。

借爲黑色之稱。《集韻》黑弓也。通作玈。或作黸。《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揚子·法言》作黸。

《釋名》土黑曰盧。盧然解散也。

《水經注》奴盧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爲名。

《韻會》湛盧,越劒名,歐冶子所鑄。言湛然如水黑也。

勃盧,矛屬。《集韻》長謂之勃盧。

呼盧,摴蒱戲,五子皆黑曰盧,最勝采也。《晉書·劉毅傳》挼喝五木成盧。

與矑通。目中黑子也。《前漢·揚雄甘泉賦》玉女無所,眺其淸盧。《註》盧,目童子也。《文選》作矑。本作〈目〉。

與獹通。良犬名。《詩·齊風》盧令令。《傳》盧,田犬。《張華·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博雅》作韓獹。

與顱通。頭盧,首骨也。《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史記》作頭顱。俗作髗。

當盧,馬首飾。《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眉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正義》當馬之額盧。

的盧,馬名。《埤雅》顙有白毛,謂之的盧。俗云的顱,非也。

與鸕通。水鳥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鳷盧。《註》鸕鷀也。《史記》作鸕。

與蘆通。觚盧,草名。《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註》扈魯也。《史記》作菰蘆。

《廣韻》葦未秀者曰蘆。《禮·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朱註》蒲,葦也。《鄭註》蒲盧,蜾蠃,謂土蜂也。《爾雅·釋蟲》果蠃,蒲盧。《註》卽細腰蜂也。《解頤新語》瓠細腰者曰蒲盧。蜂細腰者一曰蒲盧。

與。

水名。《宋史·河渠志》有胡盧河。《五代史·突厥傳》牛蹄突厥,其水曰瓠河。

與櫨通。柱上柎,卽今之斗也。《釋名》盧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爾雅·釋宮》作櫨。《疏》斗栱也。

與籚廬通。都盧,國名。一曰戲伎名。《前漢·地理志》南入海有都盧國。《註》其國人勁捷,善緣高,故張衡西京賦云:都盧尋橦。《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緣橦爲都盧緣。○按《晉語》侏儒扶盧,韋氏謂扶緣也。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爲戲。《說文》作扶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廬器。註:廬,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是盧與籚廬古字通。

與轤通。鹿盧圜轉木也。《禮·喪大記註》以紼繞閒之鹿盧,輓棺而下之。

鹿盧,劒名。《宋書·禮志》劒不得鹿盧形。《註》古劒首以玉作鹿盧,謂之鹿盧劒。

果名。《爾雅·釋木·邊腰棗註》今謂之鹿盧棗。

若盧,官名。主弩射。《前漢·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獄名。主鞫將相大臣。《禮·月令·疏》囹圄,漢曰若盧。

盧牟,猶規矩也。《淮南子·要略篇》盧牟六合。

盧胡,笑也。一作胡盧。《後漢·應劭傳》掩口盧胡而笑。《孔叢子·抗志篇》衞君胡盧大笑。

地名。《左傳隱三年》尋盧之盟也。《註》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

山名。《前漢·揚雄·校獵賦》後盧山。《註》單于南庭山也。

姓。《廣韻》姜氏封於盧,以國爲氏。

複姓。《列子》有長盧子,古有尊盧氏,後氏焉。

有盧胥,善弋。《左傳》有盧蒲嫳,漢有索盧恢。《姓苑》有盧妃氏,湛盧氏。《五代周書》有豆盧寧。《魏書》有叱盧,沓盧等氏。

三字姓。《魏書》有吐伏盧,奚斗盧。《北史》有莫胡盧。

《字彙》盧回切,音雷。《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鄭康成讀。◎按《水經注》:漢封劉豨爲盧縣侯国。《前漢·王子侯表》作雷侯豨。是盧雷古字通。

《正韻》凌如切,音閭。與臚同。《唐書·和逢堯傳》欇鴻盧卿。《前漢·百官公卿表》作鴻臚,秦名典客,漢武帝更名大鴻臚。

與閭同。《前漢·霍去病傳》濟弓盧。《註》水名。《史記》作弓閭。《說文》本从虍从。俗从田作盧,非。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